小學老師對文化的定義,可能會簡單的解釋說:人類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而更大一點,老師們的解釋也就越來越長。
維基百科對文化的解釋是: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臺;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功能主義學派認為﹐文化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不論是具體的物質現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還是抽象的社會現象﹐如風俗習慣、思想意識﹑社會制度等﹐都具有滿足人類實際生活需要的作用。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號系統,如文字。各文字體系有相應的認知心理。
老實說,這簡單的三種分類其實並不衝突,如果文化有一定的標準可追尋,那這三種描述只是對一個球體的各自表述。但以球體來說文化,也就代表著描述的角度不但因人而異,且分別無窮無盡。
我認為的文化是:一個時代中各地的主流價值所造成的社會現象
但這個說法必須建立在存在主義之下。必須要有人的存在,於是"主流價值"才有意義,而有人的存在,則時間才有其影響。各個不同的文化區隔是各地因資訊不接觸而產生的現象,多樣的文化其實是人群無法進行資訊交流的結果。
要能形成社會現象,必須要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並經過多數人認同之後產生其價值。所以,社會現象與主流價值是相生的。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的工作價值取決於付你錢的人。而一件物品或現象的價值取決於人群的認同度。
地球村的形成,讓資訊流通成為快速且廉價的行為,這種現象也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趨向一致,而如何讓自己的物品取得大多數人的認同,是現今大多數企業努力的方向,因為認同越廣泛等於物品的價值越高。當一件物品受到幾乎所有人的認同,那這件物品就有可能成為貨幣。但現今大多數的貨幣是由各地政府所認可並要其領土的人進行強迫認同。
而創造價值(認同)的方法即是功能主義的說法,即任何價值(認同)都取決於對人類造成的功能,功能越大或越不可或缺,則其價值(認同)越大。
待續
- Sep 01 Sat 2007 20:38
文化的定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